国庆期间,我开了一期化学实验的直播课,孩子跟着我在家做了几天的化学实验。正式上课前,其实我是很紧张的,因为直播的化学实验课,还没有过先例。我完全无法预期孩子上课之后的反馈。庆幸的是,我在课后收到了这样的评价:
更有一位十几年教龄的大学化学老师跟我这么说:
作为课程的设计者,能收到这样的评价,确实受宠若惊。但同时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,为什么这个课程会有这样超乎预想的评价? 思来想去,我想家长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,还是因为这门课程真的对孩子有帮助。而一个真正的教育,需要在三方面让孩子有收获:认知、行为和情感。接下来我们就从这三方面看看实验课带来的改变。
1、认知——更好的记忆和理解 对于认知,最为普遍的理解可能就是知识了。一个课程能给孩子带来知识的收获,这是理所应当的。 但是,多年的学校学习经验告诉我们:学过的东西,大部分是要忘掉的。如果想要铭记一个知识,最好的方法就是对这件事情拥有深刻的体验。
上图是孩子做实验的时候,家长拍摄的照片。想象一下,如果你的孩子在学习的时候,可以像这两个孩子一样,完全沉浸在学习中,全身心投入探索,毫无疑问,这种深刻的体验获得的知识,能记忆的更加持久。 同时,实验动手,可以让抽象的概念变成具体的操作。一旦有了具体的操作,我们可能一辈子都难以忘记。就像我们学骑自行车一样,一旦我们学会了,就算十年不骑,也还是会骑车。 所有的课程都应该为孩子带来知识的收获。差别在于,孩子能够记忆多久,能够理解多少。
2、行为——更具创造力 教育心理学中,有个词叫做“关键期"。简单说,就是我们能力的发展有关键时期,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,想要提高相应能力就会非常困难。 举个例子,3岁前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。如果这段时间孩子缺少足够的言语沟通经验,就会导致孩子语言发展的滞后。后期再努力弥补,也难以达到平均水平。 创造力也有关键期。心理学研究表明,中小学阶段正是孩子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期。可惜的是,针对中小学生创造力的调查发现,应试教育下,只有14.7%的学生还具有创造欲望,而真正具备创造性人格的,只有4.9%! 创造力的发展有两个方面,一是创新思维,二是动手能力。对于中小学阶段的孩子,只要给他们提供相应的资源和安全的环境(所谓安全的环境,简单理解,就是在这个环境中,即使失败了,他们也愿意重新尝试。没有恶意的嘲讽,只有善意的鼓励),他们的创意可以让你吃惊。
上面的作品是一位四年级学生在课后创作的。课上,我给他们讲解原电池原理,并且带着他们制作最为简单的原电池。课后,孩子将所学知识和自己的创意相融合,创作了如上的科技制作。这幅创作,融合上课讲的橘子电池,制作了一个开关控制的灯,还利用绘画,将橘子变成了向日葵。
3、情感——更加自信 所有教育当中,最难的就是情感的教育。但最有必要的,也是情感的教育。 在我的课上,我想孩子可以在情感方面得到两样东西,一是自信,二是对于美的体验。 你可以想象,当孩子成功完成一个实验之后,他的笑容是这样的。我想,这个时候,孩子的内心是敞亮的,世界也是敞亮的。
你也可以想象,当孩子在完成实验之后,能够制作下面这样的图片,来传达自己对于化学的感受。闭上眼睛,想象,孩子在内心轻轻地说一声:你好,化学。这个时候,孩子的内心一定是无限美好的。
你还可以想象,当孩子在完成实验之后,竟然会尝试从各个不同角度去拍摄自己的成果,然后在内心发出一声赞美:原来鸡蛋,也可以这么美。我相信,孩子在这一刻胜过任何一个美学家。因为这个时候,他是沉浸在美当中的。
如果一门课,能让孩子在认知、行为和情感这三方面受益,我相信这一定是一门好课。我也希望,我们将来的课程,能够一直让孩子在这三方面受益。
最后,如果想要和Iphone老师交流,欢迎加入实验交流群,@Iphone老师。
|